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院簡介
中國人民大學的教育研究和人才培養發端于建校之初的陜北公學;20世紀40年代的華北聯合大學和華北大學都設有教育系。中國人民大學成立后,50年代設專修科教育系,培養了一大批杰出人才,為馬克思主義教育理論在中國的傳播與研究做出了貢獻。1952年根據教育部的決定,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教研室、專修科教育班全體學員、研究生、教員、干部及蘇聯專家共150人,合并到北京師范大學。經歷了文革中的中國人民大學停辦和文革后的復校,1984年3月,學校在行政機構序列設立高等教育研究室,主要從事整理校史、校史人物及其教育思想的工作。1999年11月,學校正式設立“屬于教學科研單位”的中國人民大學教育科學研究所,任命秦惠民為所長,同時撤銷行政序列的高等教育研究室。2001年根據學校《關于進行院系調整的決定》,教育科學研究所合并進新組建的公共管理學院,并于2003年更名為公共管理學院教育研究所。2005年學校根據工作需要恢復行政機構序列的高等教育研究室。2011年4月6日學校印發文件,決定在公共管理學院教育研究所和學校高等教育研究室的基礎上組建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院,負責全校教育相關學科的規劃與建設,開展相關學術領域的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活動,以“高起點、高水平、重交叉”為原則,進一步提高中國人民大學在教育學術領域的教學科研水平和競爭力。
自1999年教育科學研究所成立后,中國人民大學的教育研究及人才培養和相關學科建設迅速發展。2000年8月,國務院學位辦公室特批人民大學試辦“教育法學”碩士點,可授教育學學位;同年,教育科學研究所開始招收“教育行政管理”研究方向的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2001年獲批“教育經濟與管理”碩士學位授予權;2002年開始招收教育管理方向的MPA研究生;2003年獲批“教育經濟與管理”博士學位授予權;同年開始接收博士后研究人員和國內教師高級訪問學者;2005年獲批教育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2007年“教育經濟與管理”博士學位授權點被評為北京市重點學科;2011年獲批增列教育學二級學科博士點。截至2011年,已有博士、碩士畢業研究生360余人,MPA研究生80余人,同等學力申請碩士學位400余人。
2011年11月教育學院組建成立后,中國人民大學的教育研究及人才培養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辦學條件得到了改善,師資隊伍和招生規模都得到了擴展。2014年新增了教育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教育學院現有在編教師22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6人,講師7人,在編教師全部具有博士學位,其中4人為海外一流大學歸國博士;15名教師具有一年以上海外留學經歷。此外,還有多名校外兼職教授、校內雙聘教授和博士生導師以及國外特聘教授。教育學院師資隊伍年齡結構合理、學科背景多元互補,其中既包括秦惠民、程方平、俞國良、項賢明、周光禮等多位知名教授作為學科帶頭人,也有一批有巨大發展潛力、背景多元、暫露頭角的中青年教師骨干。教育學院的學術聲譽不斷提高,社會影響日益擴大。在科研、育人、社會服務和國際交流的過程中,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院在建設博士點、碩士點、專業學位學科點以及博士后科研流動站的同時,逐步形成了三大主要教學科研領域:1、教育的公共管理(包括教育法律與政策、教育財政與教育經濟學、教育組織與管理、跨境教育、基礎教育發展等);2、高等教育(包括高等教育原理、高等教育發展戰略、高等教育質量管理、高等學校院校研究、大學制度與大學治理研究、大學國際化研究、大學師資發展等);3、教育的基本理論(包括教育哲學、教育史、比較教育、教育社會學、教育與人類發展、課程研究等)。并在此三大領域中搭建起若干個有利于組織教學、科研以及社會服務活動的學術平臺機構,目前有:教育法律與政策研究所、職業教育研究所、教育調研與實驗中心、教育行政與院校研究所、教育學與課程研究所、教育經濟研究所。
學院創辦了《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刊》學術季刊,并為復印報刊資料《高等教育》月刊提供學術支持。教育部-中國人民大學教育發展與公共政策研究中心、教育部文科教育改革發展研究基地、教育部教育法制與政策研究中心也設在這里,它們已成為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科發展和科學研究的重要學術平臺。
在中國人民大學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總體規劃指導下,教育學院將努力打造學科優勢,凸出辦學特色,不斷提高教學科研水平,堅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在學術、學科、學院的建設和發展中,使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和國際交流有機結合、相互促進,為我國教育事業發展的理論和實踐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辦學十幾年來,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科已經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教育政策研究和管理人才,他們分別供職于國家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高等學校、教育科研機構和教育管理服務機構等,贏得了廣泛的社會贊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