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目山禪源寺簡介
天目山禪源寺位于浙江省臨安市西天目山南麓昭明、旭日兩峰之下,掩映在青山綠林之中,是韋馱菩薩應跡道場,是浙江名剎之一。四周環山,景色極為幽雅。歷代高僧輩出,傳法系屬臨濟宗,遠播東瀛。抗日戰爭時期,為浙江省一中所在地,浙江大學內遷,曾暫駐于此。一九四一年四月十五日,遭日機轟炸,大雄寶殿及東廂建筑化為灰燼,禪源寺由此趨于荒落。
構造
禪源寺規模宏大,布局完整。分中、東、西三條軸線∶中軸線上依次為天王殿、韋馱殿、大雄寶殿、法堂(樓上為御書閣)、祖堂(樓上為涵輝樓);東軸線上為客堂(又稱五間樓房)、上客房、藥師殿(樓為凈土閣)、方丈(樓為大澍閣),追遠堂(樓上為大悲樓),追遠堂東側又有地藏殿(樓上為觀音閣);西軸線上為官客堂(又稱尊客堂,二層)西客堂(云水堂)、介堂(樓上為意珠樓、堂東為內客堂)、禪堂、樓云軒(樓上為晚香閣、軒東為蒙堂)。其它尚有焙茶房、齊堂、庫存房等附屬建筑,目前,大雄寶殿以東建筑,因毀于日機轟炸,早以蕩然無存,但遺址猶在;西軸線上建筑,尚基本完整,只是官客堂已改建為「天目山賓館」,其馀原建筑尚存。
地位
禪源寺在中國佛教史和浙江佛教史上均有特定地位。日本佛教臨濟宗視其為祖庭之一,曾多次來浙江參拜。西天目山林木茂盛,風景幽雅,為杭州整個山系、水系之發源地。其水東出大溪溢東流而為苕溪,西趨于潛懸為紫溪,合廬之水,以淮于浙江。《水經注》云∶「浙江水出吳興郡于潛懸北天目山,山極高峻,崖嶺竦疊。西臨后洞,山上有霜木,皆是數百年樹,謂之翔鳳林;東西有瀑布,下注數畝深沼,名曰蛟池...又東南連山挾水,兩峰交峙,反頂對石,往往相捍。十余里中,積石磊,相扶而上,洞下白砂細石,狀若霜雪,水木相映,泉石爭輝,名曰樓林。」。
2001年在月照法師下,禪源寺重建并舉行開光盛典。